来源:光明日报
【奋斗实干在一线】
“在从安徽出差回来的高铁上,我第一时间仔细阅读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。公报提出‘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’,让我们倍感振奋,更加坚定了坚守科技发展之路的信心。”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表示。
长期以来,“缺芯少屏”一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痛点。东旭集团自主研发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产技术取得成功,从核心显示材料源头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。近日,东旭集团与四川绵阳、河南安阳、甘肃天水等地在推进新型显示材料国产化项目上的合作紧锣密鼓。
创新让进口替代之路越走越宽
“我们这一辈人年轻时的理想很朴素,国家培养了我们,我们就要回报国家。”李兆廷说。
1997年,32岁的李兆廷辞职下海,做起了电子玻壳装备的引进和技术创新生意。电子玻壳作为彩电行业的关键部件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。李兆廷带领东旭创业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技术攻关。短短几年时间,通过自主研发,东旭成功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,凭借高质量的装备制造能力和极具优势的价格快速打开市场。2004年,东旭一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电子玻壳装备制造商。
随后,东旭做出向平板显示产业转型、主攻液晶玻璃基板的决定。李兆廷知道,平板显示产业技术壁垒强、资金投入大、风险系数高,一旦转型不成功,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。“为了技术攻关,我搭上全部家底,质押变现,高薪请来外部专家。”李兆廷说,经过多年攻坚,东旭终于实现了技术突破。2010年随着自主研发的液晶玻璃基板产线的投产,东旭一跃成长为国内液晶玻璃基板龙头企业。
脚踏实地攻坚核心显示技术
“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。只有把它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。”在李兆廷看来,十几年来,中国液晶面板产业从无到有,从完全依赖引进国外材料与设备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,是对这句话的诠释。
液晶玻璃基板,属于半导体显示行业中的高端电子玻璃,具有极为严格的标准规范。为了攻克玻璃基板制造工艺关键技术,东旭技术团队历经了无数次失败后的推倒再来,最终突破了溢流下拉法和浮法两大工艺。东旭同时掌握这两种“秘方”,具备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工艺及装备制造能力。
2020年以来,全球面板生产重心逐渐转移至中国,“中国屏”也逐步成为高科技领域“中国制造”的一张名片。今年7月,东旭集团旗下东旭光电及其子公司旭飞光电共同发明的专利《一种液晶玻璃的生产方法》获“中国专利金奖”。这是东旭继2015年荣获该奖项后再度获奖。而在去年年初,东旭集团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二等奖。
创业路上,李兆廷毅然选择了自主创新、实业报国这样一条艰苦的道路。“踏踏实实地走自主之路看起来慢,实则是最近的路。企业只有不断夯实自身产业和技术基础,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。”李兆廷说。
确保国内大循环关键环节“不掉链”
进入2020年,柔性显示、折叠显示等新型显示发展迅猛。在该产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李兆廷不断关注着新技术发展动向,4年前就前瞻性地布局柔性显示技术。2020年,东旭集团产业技术突破捷报频传。
党中央提出,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在守住供应链的同时锐意进取,主动实现动态的技术突破与提升,是保障占据产业链制高点的关键。
东旭集团目前在OLED载板玻璃、高端盖板玻璃、超薄柔性玻璃(UTG)等关键新型显示材料领域突破了多项国际技术垄断,产品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,并与多地政府合作布局产业化生产,有力保障了面板技术迭代后上游显示材料国产化供应,也让下游面板生产商吃下了“定心丸”,为“中国屏”筑牢护城河。
“关键技术的突破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的成败。‘十四五’期间,东旭将继续紧盯前沿技术,加大自主创新力度,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,将核心新型显示材料国产化率提高到30%至40%,实现更大程度的国产替代,为提升国家产业安全贡献力量。”李兆廷表示。
(本报记者 温源)